养殖宝典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998-2399
电话:
0898-65900372 67440992 
67440993 13519881663 
13876006683 13518818238
传真:
0898-65780928 
华南办:
0756-5516139 13318970122
网址:
www.asydney.com 
(中文实名:卓越水产)
E-mail:
h1nzhuoyue@126.com
养鱼技术 
快乐养鱼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三)
作者:小编 日期:2022-01-23 点击数: 

关键控制技术五:培植氧源:“溶氧是核心”

1.溶氧是核心—“溶氧,是成功养鱼的命根子”

水中的溶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据观察测定,当水中溶氧量达到2mg/L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较好,饲料系数也较低;当溶氧量降至1.6mg/L以下时,鱼摄食量减少,饲料系数比在2mg/L以上时约高一倍;当降至1.1mg/L,鱼的呼吸频率加快,并出现浮头现象;降至0.8mg/L以下时,开始窒息死亡。由此可见,充足的溶氧是水质稳定及鱼迅速生长的必要条件:溶氧丰富,才能防止倒藻藻类老化, 使藻相稳定,水色嫩爽;溶氧丰富,才能为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好氧菌提供优良的繁殖生长环境,使菌相均衡,水质稳定;溶氧丰富,能抑制致病细菌的繁殖,防止肠炎、出血、烂鳃等疾病的发生;减少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溶氧丰富,鱼摄食能力加强,消化率提高,能量代谢利用率也高,生长迅速。

所以如何解决养殖池塘溶氧安全的问题,是每一个水产人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关于溶氧问题的误区:①有人认为开增氧机可以解决溶氧安全的问题,其实,这种理解存在误会。增氧机的真正作用是推动水体循环,活络水体,把上层藻类所产的溶氧通过水流循环载入塘底,增加塘底溶氧量,将底层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为营养盐类通过水流循环至表层供藻类吸收,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还可将底层有害的物质通过水体循环交换至水层表面释放挥发。增氧机本身只是将空气中少量的氧气导入水体,但不是主要的氧源。②还有人认为,泼洒增氧剂(过碳酸钠、过硼酸钠、过氧化钙、双氧水等)补充外源氧的方式可以解决水体中溶氧缺乏的问题。其实,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短期应急做法。经常使用化学增氧剂的水质绝大多数是泥浊水。化学增氧剂的过量使用,使得藻种彻底的“牺牲”,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被彻底的破坏,水质、底质失去活性,自净功能丧失,水色、藻相很难培养,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屡见超标。导致病害频发,养殖效益底下。

保证溶氧的方法:

①坚持全程适时适量肥水,确保藻类新陈代谢,藻相健康稳定:水体中氧气的来源主要依靠藻类的光合作用提供,约占水体溶氧的70%,其次才是空气溶解带入;

②减少耗氧因素:水体中溶氧的消耗主要有:①鱼类的呼吸耗氧,占20~25%;②“水呼吸”耗氧,指水体的悬浮物质、浮游生物、细菌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粪便、残饵有机物的发酵分解时所消耗的氧气,约占45~50%;③底质(包括底栖生物、腐败物质等)耗氧,约占25~35%,如果底质恶化(腐败、泛酸、发臭、发热),容易造成弧菌繁殖、塘底缺氧,塘底耗氧量上升至占50%以上,那么鱼类就极其危险,一旦遇到高温低压、闷热天气或夜晚,就容易翻塘死鱼。因此定期使用黑金神新活菌旺等微生物制剂养护水质和底质,有利于促使有机物及无机物转化及利用,降低水体、底部腐败物质耗氧;定期使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得立康等表面活性剂能减少池底氧气消耗,增加水底层溶氧,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

③减少水体表面张力,增加氧气溶解速度:降解灵可以消除水体粘性,增强水体的透氧能力,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体表层的氧气导入水体中层和底层,迅速解决重症缺氧和进行缺氧浮头急救;遇低气压、闷热、连绵阴雨,泼洒粒粒神降解灵,高温天气则可选择在夜间10点左右补充外源氧如纳米氧,此时切记不要用过碳酸钠、过硼酸钠、过氧化钙等化学增氧剂,否则后患无穷。

④如条件允许,适当添加10cm的新鲜水源。

2.培植氧源—养鱼先养水,培藻是基础

“养鱼先养水”,这是水产界的共识。“养鱼重在培藻”更应该是广大养殖生产者贯穿始终坚持把握的核心。

好的水质看上去肥、活、嫩、爽,这种水色实际上就是优良的藻相。优良的藻相对调节水质和稳定溶氧、pH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验表明,池塘水体中70%以上的溶氧是藻类光合作用产生,培育优良的藻相,就是培植氧源。溶氧是核心,藻相是溶氧的源头。藻相哺育着养殖环境,养殖环境关系到养殖成败,所以说,培藻是基础。

施基肥,培藻放苗;追施肥,防止水色落清,是保健养苗必须把握好的环节。

良好的藻相除了提供天然饵料,还能起到产氧、解毒、净水、稳定水质的关键作用。

然而,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养殖中后期,很多养户忽视藻类营养的来源,错误的认为中后期残饵和排泄物能满足藻类生长营养的需求,其实不然。残饵、排泄物作为藻类的营养必须通过生物转化才能被藻类吸收,而且营养比较单一,缺乏藻类必须的微量元素,如生物转化不及时,也会导致营养不足,转水倒藻。因此中后期适追肥很有必要。那么,什么样的水质需要追肥呢?①水色暗,无光泽;②水体悬浮颗粒多,显浓浊,泡沫黑黄,带粘性有腥味;③低气压(台风暴雨、闷热天气)来临前;④连续阴雨天(5天以上);⑤风向不定,温差大;⑥水色发黑,水面呈现带状或云团油污状;⑦水体溶氧分层,pH值分层;⑧)消毒后,水色渐显清瘦;⑨亚硝酸盐偏高。如发现上述现象之一,都应及时适当追肥,防止转水倒藻,引发鱼和套养鱼应激反应。追肥应选用水溶性好,不耗氧的产品,如:六抗培藻膏藻幸福等。

进入中后期,随着鱼和套养鱼类个体的长大,养殖密度相对增大,溶氧量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面对这种情况,培藻产氧仍然是有效解决养殖溶氧的主要方法。

终上所述,可以说,藻相和溶氧是养殖环境的生命线,而养水培藻,培植氧源,就是为了保护养殖环境的生命线,而保护生命线就是保护养殖安全。

关键控制技术六:排毒解毒:消除养殖隐患

定期解毒是指定期有效地消除养殖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各种毒害,如重金属中毒、消毒杀虫灭藻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硫化氢中毒、甲烷中毒、氨中毒、酸热毒素、摄食有害藻类或老化死亡藻类中毒、霉菌毒素中毒、滥用抗生素及违禁药中毒等等,我们对各种毒素对鱼的危害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1.重金属中毒:常见的重金属离子有铅、汞、铜、镉、锰、铬、砷、铝、锑等。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有四方面:①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种养污水最终都排至大海,导致海水污染日益严重,致使养殖抽进的海水本身的重金属就超标,②所抽的地下水,本身重金属超标,③在养殖过程中滥用各种吸附型水质和底质改良剂等,也会导致重金属离子就超标。④劣质肥水产品。重金属超标会严重损害鱼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从而引发神经功能紊乱、代谢失常、肝坏死、肝肿大、败血、烂鳃、停止生长等症状。

  2.消杀(杀菌、杀毒、杀虫、灭藻)药物中毒:传统的“消杀”养殖模式,定期采用消杀药物处理水质和预防虾病,或者只要鱼一发病就立即使用或加量使用“消杀”药物,导致药物累积沉降在水、底,短期可能不会有明显中毒迹象,但长期存在会破坏整个池塘环境和损害虾的肝、肠、胃、鳃,如烈性药物或超量使用则会造成鱼急性中毒死亡。

  3.亚硝酸盐、硫化氢、氨中毒:大量使用化肥或畜禽粪尿或生物肥进行肥水、池底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底质腐败等容易造成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和氨氮超标,导致鱼呼吸困难、摄食下降,肝、肠、胃、鳃等各种器官都出现实质性细胞肿胀、出血和炎症,代谢器官功能衰竭,情况严重将导致死亡。

  4.酸热毒素:池底有机物在微生物发酵作用下产生产酸发热,尤其是发生在连绵阴雨后气温回升、暴雨后出太阳、底质恶化及温棚养殖环境。底质发酸发热发臭导致底质腐败,容易滋生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同时严重耗氧,导致鱼缺氧浮头。

  5.藻毒素:池底有害藻类(特别是蓝藻、甲藻、裸藻、三毛金藻)和老化死亡藻类都会产生毒素,鱼类吞食后容易造成肠胃消化道感染,进而损伤肝脏。

6.霉菌毒素中毒:存放过久或受潮的饲料和药物、使用了霉变的麦麸、玉米等原料加工的饲料、没卖完回炉加工的饲料等都容易变质产生霉菌毒素,鱼类摄食了氧化、酸败、霉变的饲料(含黄曲霉素或霉菌毒素)引起慢性中毒,损伤虾的肝脏和肠胃。

    近年鱼虾养殖病害频发,除了寄生虫病、细菌病和病毒病,我们对存在于养殖环境和饲料中的致病因子却常被忽视,如存在于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就是其中之一;鉴于近年来用相对廉价的植物性蛋白源取代动物性蛋白源如鱼粉,已成为水产饲料生产的趋势,这也使得水产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和中毒致病有增加的倾向。

7.滥用抗生素及违禁药中毒:滥用抗菌药物、添加高残留的禁用药品、长期拌喂药物性添加剂。因为药物都需要肝脏的分解,频繁使用药物或药物添加剂必然严重损伤肝脏,造成肝脏慢性中毒。

我们养鱼常见的肝胆综合症大多与上述的重金属之毒、消杀药中毒、摄食有害藻类或老化死亡藻类中毒、黄曲霉素和霉菌中毒以及滥用抗生素及违禁药中毒密切相关(详见关键控制技术十“肝胆综合症”。)

    清源解毒超爽净水灵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降解剂,合理使用能:①消除重金属离子、有毒元素如铅、汞、铜、镉、锰、铬、砷、铝、锑等;②消除水底发酸发热、防治铁离污染、水锈和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氨超标;③消除和缓解养殖动物因激素类、氯系、消毒剂、抗生素、杀虫药、藻毒素、饲料霉变以及各种农药造成的应激反应和中毒反应。最终起到净化水质、底质,消除养殖对象因重金属超标引起的中毒。

    健长灵活性蒜宝本草康不仅含有产酶益生菌群,还含有乳酸菌群、酵母菌群等,在饲料中定期添加这些高品质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不仅能增强消化功能,促进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还能对霉菌毒素进行生物转化和酶解,达到保肝健肠养胃的功能。

    防控中毒,解毒排毒的最佳方案:

    每当①进水后,②肥水培藻前,③放苗前,④连绵阴雨天或者暴雨后转晴,⑤连续高温,⑥换季(尤其是清明和白露时节),⑦倒藻或蓝藻、裸藻、甲藻、金藻等有害藻类繁殖过盛,⑧用了“消杀”药或拌喂了抗生素后第二天,⑨投喂了氧化、酸败、霉变的饲料等,都应用清源(1瓶用3亩.米),或者解毒超爽(1瓶用5亩.米)全池泼洒解除水体和底质的毒性,同时每公斤饲料用清源活性蒜宝酶解多糖各10克拌料混匀阴晾半小时后投喂排解虾体内的毒素,每天2餐,连用3天。

关键控制技术七:防·抗应激:养水保鱼

应激反应:指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一种保护性反应,水温、盐度、pH值、溶氧等变化,都是应激因子,鱼为了应付改变了环境因子而作出的反应称为应激反应。鱼对环境因子的变化而作出应激反应时,其本身是要消耗能量的。如果应激因子变化范围不大,时间不长,鱼还可应付,不会构成大的危害;如果应激时间过长,变化较大,超出鱼的适应能力和忍耐力,鱼就会发病甚至死亡。大多数鱼类病害都是因应激导致食量减退、活力减弱、免疫力差、病源入侵体内而引发。 

    养殖过程中容易造成鱼强烈应激的原因:

    1.气候突变引起的应激:如遇冷空气、台风、连续降雨、下暴雨、阴天、冷热温差大等恶劣气候的影响;

2.换季(早春、春夏、夏秋、秋冬交替)引起的应激:换季之际,早晚温差大,风向不定,这种变化持续时间长,池塘水体的理化因子发生急剧变化。

3.药物引起的应激:使用强刺激性较大的的消毒杀虫、杀藻、杀菌药物如硫酸铜、硫酸锌,含氯制剂等刺激性较大的消毒剂均会给鱼带来较强烈的应激反应。

4. 分池(标粗)或移塘引起的应激。

5.藻相突变引起的应激:如藻类突然死亡、水色变清或藻类过旺、水色过浓。

    6.一次换水量过大(超过50%)引起的应激。

7.溶氧、盐度、温度、酸碱度(pH值)等水质因子的急剧变化引起的应激:养殖水体肝胆、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等有害物质超标;水温分层、溶氧分层等不良水质易诱发的应激。

每个水产养殖者都应特别关注气象信息,听气候预报预知未来2天的天气情况,准备防应激措施:当出现闷热无风、台风暴雨、连绵阴雨、风向变化、雨后初晴等异常天气情况和清明、白露等换季时节,不宜使用消毒药,微生物制剂应谨慎或少量使用;同时,应酌情减料投喂或停喂,否则会刺激养殖对象产生强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恶性病害发生,造成严重后果。

对策:在预知天气变化前2天进行追肥和培菌:按8~10亩.米用新活菌旺1瓶+六抗培藻膏1桶混合泼洒,增强藻相抗应激能力。天气变化前1天,按4亩用降解灵1包+应激宁1包混合泼水,消除或缓解应激;如恶劣天气持续5天以上,应重复泼洒1次。同时,提前2天各按1%拌喂清源酶解多糖活性蒜宝,保肝健肠,增加鱼的体力和免疫力。天气变化期间,停止进水和换水,并减少投喂。 

关键控制技术八:加强夜间管理,防控疫病隐患

水产养殖的很多病害,往往发生在夜间,而发现在白天,这是来源于水产养殖一线的真实情况。表明了必须抓好夜间管理,才更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高温季节(凌晨1点开始~黎明6点左右):池塘的溶氧明显降低。白天藻类是氧的生产者,而夜间是氧的消耗者;池塘有机物和水中的悬浮碎屑颗粒的降解耗氧,各种生物呼吸耗氧等诸多耗氧因素,导致夜晚池塘氧气严重不足。塘底厌氧菌大量繁殖,沉底的有机物发酵,使得底质腐败。这样的恶劣环境是各种致病原和各种有毒有害物产生的温床。而养殖对象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其致病风险可想而知。

春夏和夏秋(清明和白露前后)之交: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昼夜温差明显,水生态的健康循环代谢出现障碍。藻相不稳定,水温分层,溶氧分层,pH值分层,水体环境处于多变不稳定的状态,这些都是导致养殖对象应激的主要原因,而应激导致活力和免疫力下降,多种病害由此而引发。

由此可见,要减少夜间致病的隐患,就必须加强夜间的科学管理。缓解溶氧危机,控制底质腐败,消除应激因子是夜间管理的主要抓手。经观察分析、实践检验,高温季节,在溶氧逐步降低之前(即午夜12点左右~黎明太阳出来前),用降解灵离子对钙粒粒神纳米氧(配沸石粉或干净泥沙混匀成小粒状洒2~3亩.米水深)可改善水体的通透性和溶氧不足的问题,有效控制底质腐败和致病原。春夏和夏秋之间,在午夜10点左右,用纳米氧粒粒神六控底健康,可有效解除应激因子,并提高养殖对象的抗应激和抗病能力,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关键控制技术九:科学投喂·平衡营养·增强免疫·促进生长

一.科学投喂:

投喂贯穿了从放苗到出售整个过程。科学投喂,可以有效的降低饵料系数,减轻水体负担,减轻鱼的肠胃损伤,预防营养性疾病和肝胆疾病。很多养户担心的氨氮、亚硝酸盐等问题,跟饲料有很大的关系。饲料含高氮源,包括鱼排泄的粪便、剩饵,这些高氮源,有部分氧化成硝酸盐,大部分需要经过池塘里的细菌分解成亚硝酸盐,再转化为无毒无害、有利于藻类吸收的硝酸盐才能够利用。如天气不好或者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就有可能呈现上升的趋势。很多养户有这样的经验:氨氮、亚硝酸盐偏高时,适量控制投喂可以有效缓解氨氮、亚硝酸盐升高。可见,投喂对池塘环境的影响有多大。原来养殖一直强调四定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来投喂。我们应辩证看待“四定原则”:定时,相对季节来说,在一个季节里,只要天气正常,可以较长时间固定在某一时段投喂;定点,在开始驯食时要多点投饲,定点驯化,驯化成功后可定点投喂;定质,是对饲料的要求,因为发霉的饲料会产生黄曲霉素,毒性很大,严重危害鱼的健康;定量,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很多养户把饲料放在投喂机后,到时间打开开关就了事。往往5天甚至10天都喂同样多的料。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鱼的摄食情况,只凭感觉投喂。按理说,饲料每天都需要增加,因为投下去的料每天都是会长鱼的,如不加料,势必会影响到鱼的正常生长。但如果遇到低气压、闷热、风雨天、水质不良、底质恶化、风向变化、鱼发病时,如果定量投喂,势必造成饲料浪费,污染水质。养鱼有样的说法,七分饱十分长,现在鱼只有撑死的,没有饿死的。很多养户很舍得投料,认为只要投下去就能长鱼,却没考虑到饲料的溶水性,一般鱼料浸泡1小时左右就开始化开,时间稍长的话,适口性、营养性都会差很多。时间再长就溶散在水里、沉积在塘底,不仅不能供鱼摄食,而且严重污染水体和塘底。所以,养鱼千万不能依赖投饲机。一般来说,可以通过鱼的摄食情况来决定投喂量。投喂合理,投完料后,鱼很快会散去,不会再围在料台周边;料多时,料还没有投完,鱼已经有条不紊的散去(不是一哄而散);料不足时,料完了,鱼还在料台周围不停的打转,久久不散。所以,投喂不仅要看鱼的长势,还要看天气、风向、水环境等来决定投饲情况,却不可马虎了事。有条件的还要定时拋网称重掌握鱼的生长情况,了解鱼的长势和存塘量,确定投喂量。同时,关注气候变化、藻相变化、水质变化、底质变化、潮汐变化、生理变化(病疫)等因素的影响,视情况减料或停料,不盲目于定时喂料。这样做,鱼不仅不会掉膘,不影响长势,还能消耗池塘里的剩余食物,缓解池塘的压力,降低饵料系数。实践证明,科学投喂,饵料系数能降低10%左右。

二.平衡营养·增强免疫·促进生长

为了提高鱼对饵料营养的消化吸收,满足其营养平衡的需求,增强免疫抗病能力,喂料前,在饲料或鲜活饵料中拌入产酶益生菌和乳酸菌 (如:健长灵活性蒜宝本草康,很有必要。产品独特的醇香味具有极强的诱食性。其强大的有益微生物复合种群优势,既能补充鱼的内源酶,增强消化功能,促进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还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在消化系统生长繁殖,维护消化道的菌群平衡,修复并促进体内微生态的健康循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

水质变化、底质变化、pH变化、发病、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超标期间,除采取解毒·护水·抗应激等措施优化水环境外,还应减料或停料;等水质稳定、恢复投料后,及时补充保肝灵酶解多糖活性蒜宝等保肝健胃、增强体质的产品。

日常注重保肝护肝:养肝护肝,排毒解毒,保障鱼肝功能的健康,对鱼养殖十分重要,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清源保肝灵,有利于保肝护肝,增强肝功能的排毒解毒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三.警惕“病从口入”:

1以肉食性饵料和以动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欢吃鲜活饵料。鲜活饵料虽然是肉食鱼类最适口的饵料,但同时也是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携带者。是鱼病害的一个重要源头。有的养户投喂的野杂鱼类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野杂鱼中带着大量有害细菌、病毒,特别是已经变质的野杂鱼。鱼在摄食的过程中将有害的病毒和病菌或有毒的重金属或药残带入体内,从而引发病害,如:肝肿大、肝糜烂坏死,肠炎、寄生虫病等等。

在投喂鲜活饵料(含肉糜等)前,应先用活性蒜宝拌饵来溶蚀虫卵、消除有害物质(1瓶可拌50公斤鲜活饵料),经过发酵的天然大蒜的杀菌抑菌能力是普通抗生素的5~8倍,无残留,不形成抗性。实践证明,用活性蒜宝处理鲜活饵料,对预防寄生虫病害和提高鱼的品质作用显著。

以草食性为主的鱼类,在使用豆粕、菜粕、棉粕、油糠、青草等投喂时,最好用清源健长灵加水喷洒后投喂,以消除毒素,增加营养,增加适口性。

2投喂干料时,粉末散在水里污染水质,沉入塘底吸水耗氧,且所吸水质是塘底污水,鱼在摄食过程中将有害的病毒、病菌或有毒的重金属或药残带入体内,从而引发病害。所以在高温季节,在投喂配合饲料时,将清源健长灵加水喷洒在饲料上混匀,既能包裹饲料,起到诱食促食作用,还能增强营养消化,更可避免底部淤泥渗水污染饲料。不仅降低了饵料系数,减轻塘底污染,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的控制病从口入,减少病害的发生。